33474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官网

×

感念冬至(作者:赵叡清 单位:千阳海创)
发布时间:2021-12-23 来源:33474蒙特卡罗创业

        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此时告老还乡。

        南阳白河口岸的大街小巷,只见一个个乡亲衣不蔽体,很多人耳朵被冻烂,这一幕幕,时刻揪着张仲景的心。于是他命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衣棚,支起大锅,在冬至当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给前来求药的人吃。大家吃了娇耳,喝了肉汤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耳朵也好起来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饺子,是故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

        冬至这天,是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之时,天地间的阴气开始下降,阳气开始生发,意味着否极泰来,被认为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也被称为一阳生。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朝廷上下在这天放假休息,军队休息,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可见,古人对冬至这个节气相当重视,因而有了很多吟诵冬至的句子。比如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白居易的“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等充满浓郁画面感的诗行。

        民间冬至吃饺子,是清末民初才有的风俗。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完善,满满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节日蕴含着早期风俗活动的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浪漫的神话传奇故事,以及宗教的影响力,一些历史人物赋予被永恒的纪念等,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随着历史岁月的衍变,祭祖、贺东已淡去,但在北方吃饺子的习俗仍然保留。因而有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之说。有些南方人冬至里依然贺冬祭祖,吃汤圆,喝冬酿酒的风俗。而无论食怎样美食,都是对以前风俗传承,也是对盘古氏,对医圣等行善积德先辈的一种缅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赋予一份厚重的家国情怀。

        古诗今读的慕课,现代人对古诗的评论说过一句经典的话:“结合当时诗人的意境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赋予现代的意义,堪称美哉。”那么,节气也是一样。在传承里,赋予现代人对此的理解和蕴含,会更显节气的韵致。

        看过一篇心动的小短文。在外漂泊的女孩坐在异乡城市的饺子馆,静等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回想在外漂泊的一个又一个日子,她更想念家乡,想念家中饺子的味道,而坚强的她掩饰内心的波澜,静默坐在一角,若有所思地轻轻夹起一个个饺子,慢慢咀嚼。然当对桌一素不相识的女孩发出感慨,想念家乡的饺子,想念妈妈的味道时,一旁的她瞬间眼泪长流。实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样思乡的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温暖了异乡里漂泊的两颗心。

        冬至是隆冬的开始,也是春天的前奏。寒冷的冬至,一家人聚在一起品着蒸腾飘香的饺子,或舀起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便有了幸福团圆的意蕴,还有古人设立此节的初心,以及庆贺的意义。那一幅幅蒸腾的画面,氤氲的香气,都是让人惦念和回味的味道,也是这个节气最美的景致,温暖了漂泊的人,丰润了一段又一段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