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74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官网

×

新闻动态

储能黑马 | 三峡集团卷向储能电池 胜算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2-08-24 来源:33474蒙特卡罗创业

近日,在三峡能源最新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公司预盈47.94亿至50.94亿,同比增加46%-56%。新能源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三峡集团在储能领域的动作也值得我们关注!到2030年,三峡新能源储能项目总装机10GW的目标又该如何实现?

01 储能盈利向好,三峡加速布局

今年6月,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其他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创新协同运行模式,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在国家新能源消纳政策的推动下,三峡集团布局储能已成必然。

此前,三峡集团主要利润来源于大水电业务,随着三峡能源的成立,三峡集团抢滩新能源市场的动作逐渐清晰。近两年储能成为市场新风口,自身实力强劲的三峡集团开始在全国进行项目投建。

随着独立储能盈利模式的逐渐清晰,今年3月,由三峡能源投建的庆云独立储能电站成为全国首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储能项目。在2022年第二季度发电量完成情况中,三峡能源也宣布正式开始统计独立储能项目发电量数据。公告显示,今年一二季度三峡能源独立储能完成发电量达0.15亿千瓦时

独立储能布局初见成效,三峡集团计划开始扩建。据了解,该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建设完成后总部规模将达到300MW/600MWh。

除此之外,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起截至日前,三峡集团储能布局已遍布青海、浙江、山西、甘肃、山东等多个省市地区,18个储能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头1.png

02 携手锂电龙头,出手投建产线

随着项目投建需求增加,储能设备紧缺的情况也随之出现。为此三峡集团开始布局上游产业,进一步完善自身产业链。数据显示,2021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25.4GW,同比增长67.7%,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市场份额超过90%,占绝对主导地位。三峡集团也出手选择投建锂电池产线。

5月13日,重庆三峡水利与长江电力、赣锋锂业拟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电池资产管理平台,为新型储能等业务提供储能电池、储能系统、动力电池集成、投资租赁或电池回收等一体化资产管理服务。

据了解,赣锋锂业是国内锂电材料三大霸主之一,该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会达到150万吨碳酸锂当量以上的需求规模。2025年前,赣锋锂业将形成不低于30万吨碳酸锂当量的供应能力,相当于市场需求的五分之一。

对于此次与锂电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合作,赣锋锂业表示会为其提供原材料以及电芯等产品的保障。三峡水利表示,电池资产管理平台可解决电池应用痛点,有利于开展新型储能等锂电应用业务,打造锂电池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和标准化电池产品,进一步扩大锂电池规模化应用效益。

随后,6月1日,三峡电能与鹏辉能源就光伏、储能、换电站、电动船等业务展开合作加快推进首期合作的4GWh锂电池储能产线。据了解,鹏辉能源是中国大的电池生产制造商之一,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显示,该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隐身已久的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终于在近一年内重回大众视野,政策的加持使得各大企业纷纷步入钠离子电池赛道投建产线。此次,三峡电能与鹏辉能源还就钠电池联合研发和储能示范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除了产线扩充,三峡集团在储能应用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近日,乌兰察布“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一批科研成果投运,三峡集团创下多个国内之最。其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功率路由器示范工程打造了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路由器设备,大规模新能源及储能综合仿真与实验平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储能系统动态模拟平台;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实现了储能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的首次示范应用。

03 三峡全国落子,目标规模10GW

“十四五”期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企业入局储能,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随着政策的推进,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能建、华电集团等多家央企顺势而上,三峡集团也没有驻足观望。5月26日,三峡集团与中国交建、大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远景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头部央企和知名民企开展合作,于福建成立中交海峰风电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合资企业的成立,在行业内、国资系统内均为首创,具有示范意义。据了解,在聚焦海上风电业务的同时,该企业经营范围还包括储能技术服务。

头2.png

除此之外,3月17日,三峡集团河南分公司还与永泰能源及长江电力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出资在河南全省投资建设储能项目及其他新能源项目,预计到2030年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储能项目和其他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达到10GW。

在这场储能棋局中,三峡集团是否能通过不断突破成为最终赢家,值得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