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74蒙特卡罗-蒙特卡罗官网

×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把垃圾问题归结于焚烧不公平
发布时间:2014-08-30 来源:33474蒙特卡罗创业

    据了解,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很多民众对垃圾焚烧谈之色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垃圾焚烧厂却能够与居民“和睦相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居民对垃圾焚烧厂耿耿于怀?垃圾焚烧厂的排放到底会不会给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企业如何才能走出垃圾焚烧选址的困境?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多年从事固体处置研究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聂永丰教授。

  暂无二噁英影响健康证据

   NBD:如果您有朋友想买房,但是目标楼盘周围有垃圾焚烧厂,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聂永丰:确实有本校的教师和外地的一些朋友因为这个事情咨询过我。我一般是跟他们说,房子周围有垃圾焚烧厂是没有关系的。

   这几年,在垃圾焚烧厂问题的宣传上,因为个别人的偏执或者片面看法,抓住一点无限放大,在社会上引起了负面效应。同时,在垃圾焚烧厂选址问题的争议上,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有利益在里面。那么,垃圾焚烧厂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影响?客观来说,离垃圾焚烧厂越近的居民,吸入的二噁英越多,对此,已有相关调查数据作出佐证。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人体的发病率与二噁英吸入量并没有正相关性,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二噁英危害身体健康的例子。

   不过,如果从房子升值角度来考虑,我的建议自然是劝他们别买垃圾焚烧厂周围的房子,因为这涉及到大家的信心问题,这是个社会问题,不是靠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

   实际上,国外垃圾焚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常在选址时遇到公众反对,但大多数人是从项目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个人财产的影响出发的,只有极少数人会担心项目对其健康产生影响。

   NBD:目前我国针对垃圾焚烧行业制定的标准水平如何?相关企业排放达标的情况如何?

   聂永丰:我国垃圾焚烧排放标准和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一致,企业排放的达标情况应该也还是可以的。但是,大家现在的忧虑是,企业在检查的时候达标,不检查的时候就不达标,有时候企业为了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会弄虚作假。

   总的来说,在垃圾焚烧行业,我们现在做得不比国外差太多,不会存在大量二噁英排放的问题。全球二噁英排放最多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二噁英排放最多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到上世纪末。

   令人不解的是,公众对一些大的垃圾焚烧厂谈之色变,但对很多乱烧、乱排的小焚烧厂却泰然处之,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垃圾露天焚烧的现象。

   不过,一些民众反对在自己家周围建垃圾焚烧厂无可厚非,因为焚烧厂对他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影响,比如垃圾臭味等。

   NBD:您提到了臭味问题,这是不是反映出了一些企业违规排放,甚至部分企业未取得环评就擅自运营的问题?这也是民众担忧的焦点之一。

   聂永丰:我并不认为垃圾焚烧的危害很大,反之,垃圾不处理导致的疾病危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研究,后者危害人体健康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八十,二噁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只是百万分之几。现在大家把整个垃圾问题都归结到焚烧,这是不公平的,垃圾焚烧只是一种处理手段,如果没有焚烧处理,垃圾问题只会更突出。

   至于臭味问题,由于垃圾焚烧厂受到公众反对,找不到地方建设,往往和垃圾填埋场建在一起,很多地方的臭味主要是由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再就是垃圾运输途中可能也会产生臭味。

   此外,垃圾焚烧厂能不能及时取得环评验收,取决于很多因素,有企业的问题,也有管理部门的问题。当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垃圾焚烧方面有时候很急,不按规矩办事,比如江浙地区某个垃圾焚烧厂,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政府就要求调试。

  企业低价竞争带来低水平运营

   NBD:您怎么看待一些垃圾焚烧企业的快速扩张呢?

   聂永丰:这几年,垃圾焚烧行业确实有点乱,特别是在项目招标上,低价竞争问题较严重。低价会带来垃圾焚烧项目低水平、低标准的建设和运营,进而对环境埋下隐患。

   同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发展很快,是因为国家把它作为可再生能源,享受发电上网的优惠收购价,也就相当于中央直接掏出一部分钱给垃圾处理厂,这个钱能够占到工厂收入的三分之二。这也是为什么垃圾焚烧项目招标中,很多地方报的处理价钱比填埋还便宜,垃圾焚烧地方最多出三分之一,中央资金占比很高。我原本认为企业每处理一吨垃圾收40元处理费根本难以运营,后来发现有企业甚至提出每处理一吨垃圾只收费1元钱。

   NBD:针对当前在垃圾焚烧领域的“邻避运动”,您有什么建议呢?

   聂永丰:“邻避运动”是垃圾处理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本质上反应的是个人利益诉求和整体利益的不一致问题。政府可以在垃圾焚烧厂附近建立地铁站、公园等基础设施,以弥补因垃圾焚烧项目对地区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